六味地黄丸来自哪里?

导 语六味地黄丸历史起源于宋代,来自一名被太医歧视的“草医”钱乙。

  我们经常看到六味地黄丸的广告,对于其治肾亏不含糖的口号也是很熟悉。那么,你知道六味地黄丸的历史和由来吗?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宋代有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姓钱名乙,字仲阳,山东郓州(今山东省东平)人,宋神宗元丰年间,钱乙在京都汴梁行医,名声大噪,因为治好了长公主和皇子仪国公的疑难病症而得到皇帝的赏识,被召往太医院成为太医。当时太医院的太医多是几代家传下来的“世医”,而钱乙从一介平民“草医”进入太医行列,常常被那些老太医们所轻视,不时想给他一点难堪。


  一天,有位太医拿着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他略带嘲讽地问:“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地黄丸有八味药,而你这方子只有六味,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遗忘了吧?”钱乙说:“张仲景的八味地黄丸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稚嫩,所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壮阳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行吗?”这位太医听了,连声道佩服。钱乙的学生赶紧把老师的话记载下来,后来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开来,直到今天,仍广泛运用于临床。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八味地黄丸又称“肾气丸”,主要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软,下半身常有冷感等肾阳虚的病证。而钱乙当时用六味地黄丸主要治疗小儿囟门不合以及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等所谓的“五迟证”,中医认为小儿之所以出现这些证候,主要是因为肾阴不足发育迟缓所致。六味地黄丸中用熟地黄补肾山药补脾、山萸肉补肝,同时用泽泻泻肾浊、茯苓渗脾湿、丹皮清肝火,三补三泻补而不滞,药性平和是补肝肾、治疗小儿发育不良的良药。


  到了明代有一派中医非常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倡导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即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他们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效果好,不仅用于治疗疾病,而且对于克服人体的亚健康状态也有较好的作用。对于中老年人提高健康的水准,防止未老先衰,六味地黄丸是很适合选用的补药。随着对六味地黄丸的广泛使用,又发现了六味地黄丸的许多新功用,有人提出六味地黄丸对于增强免疫力、抗辐射、抑制肿瘤、调节血糖代谢、保肝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大家了解了六味地黄丸的历史了吗?了解我们的中医,就是了解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

分享到: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生活养生

疾病调养

人群养生

两性养生

运动养生

养生膳食

旅游养生

在线养生专家

健康自测

许芙蓉
擅长:宫颈病变,内分泌及其它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高危妊娠的诊治。
评分:
免费提问
冀连梅
擅长:2001年考取中国执业西药师资格,2007年考取美国外国药师同等资格,2014年考取美国南印第安纳大学抗凝治疗管理证书,2015年开设药师咨询门诊,工作之余致力致力于向公众普及安全、合理用药的知识,
评分:
免费提问
热门医院
善春堂中医研究院
科室:心内科 康复科 耳鼻喉科 脾胃病科 神经内科 精神失眠科 中医科 消化科 内儿科 内科
电话:13206213469
重庆铭医堂医院 (医保)
科室:肿瘤科 治未病中心 皮肤科 风湿病科 妇科 肾病科 康复科 肝病科 呼吸科 肛肠科 骨科 男科 儿科 耳鼻喉科 内分泌科 疼痛科 中医科 消化科 内儿科 泌尿外科 心内科 神经内科
电话:023-63113512
重庆潼南县中医院
科室:肛肠科 内分泌科 骨科 针灸科 妇科
电话:023-44551551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科室:针灸科 肿瘤科 脾胃病科 治未病中心 耳鼻喉科 妇科 骨科
电话:023-682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