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预防心脏衰竭的办法

导 语随着气温“跳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却要提高警惕:根据往年经验,每当气温骤变时,血压容易发生波动,尤其是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

心力衰竭,是诱发心源性猝死的罪魁祸首。我国约有心衰患者800万至1000万,最新估算出的发病率高达1.23%,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心脏病患者最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心力衰竭。从初患心脏病到心衰有多远?得了心脏病该如何治疗?心衰患者换“人工心”和心脏移植靠不靠谱?在第二个“11.26全国心力衰竭日”到来之际,广州日报特邀请中山大学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的四位教授,为读者解答这些问题。

冬季预防心脏衰竭的办法

冬季预防心脏衰竭的办法

受访专家表示,预防心衰,要从防范和积极治疗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开始。当心衰发生后,病人依旧有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和心脏移植这三条路可走。对于终末期病人来说,心脏移植是最后的希望。
分析
心脏病的最终归宿是心衰
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刘品明教授介绍,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表示,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进入终末期阶段时,患者出现严重心衰。全国九省市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00年中国有严重心衰病人400万人,且心衰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小于50%。“这是一个冷冰冰的结果:心脏病人的最终归宿是心衰,而心衰病人的最终结局是死亡。”他表示,目前国内心血管病发病率一直在上升,预计2020年~2030年会有一个爆发。
刘品明指出,心衰的成因大多与心肌受损和心脏负荷过重有关,往往又有某些诱因促使心衰加重。绝大部分心衰病人都有基础心脏病,也有一些患者患有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此外,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动脉疾病、高血脂、体内酒精含量超标、药物滥用等也可导致心衰。
研究显示,患心衰的风险随年龄增加,一般男性高于女性,心衰是导致65岁以上患者人群住院的首要原因。尽管心衰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冬天的危险因素更多,因而被医生成为“最容易发生急性心衰”的季节
提醒
一场“小感冒”也可诱发心衰
刘品明表示,寒冷容易刺激血压波动,导致心肌缺血,心衰病人还容易因着凉引发肺部感染或急性心肌炎,进而加重病情,甚至有人得了一次感冒,一到医院就已出现心衰。因此,往往每一次降温,在理论上都可能成为有心衰危险因素的人难以迈过去的一道“坎”。
刘品明提醒,很多心衰病人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可引发心肌肥厚,肾功能损害和脑卒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在冬季要严格遵照医嘱控制血压,不要因为觉得“近期血压平稳”就自动停药。王景峰强调,高血压一定要从一开始控制,“不要觉得其他病变还没发生,我就可以不吃药。”
专家强调,有心脏病的患者要定期复查,一旦出现严重头晕;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恶心,食欲不振;疲乏;体重迅速增加,3天超过2公斤;腹部肿胀或疼痛持续加重;腿部或脚踝明显肿胀,要警惕可能出现了心衰,或者心衰加重,需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如果有以下危险信号,如呼吸急促加剧,活动耐受程度逐渐降低;因呼吸困难惊醒;需要垫高更多枕头才能舒适入睡;心率加快或心悸恶化,患者的生命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必须立即就医。
警惕
从心脏病到心衰有时可能只有几天
人们常常觉得,心衰距离自己还很遥远。刘品明强调,从具有心脏病危险因素到发展为心衰,每个病人的进程都不相同,“这主要和病种、个体易感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他见过高血压病人控制十多年,心脏功能依旧稳健,也有年轻女大学生被诊断为急性心肌炎没几天,就因心力衰竭而不幸丧生。
得了心衰,生活将有多痛苦?有一个病人令王景峰印象深刻。这是一名五十多岁的男性,他一年中要住八次院:在医院住一周,病情缓解,出院刚两周,病情恶化,又被家人送回医院。 “很多终末期心衰都是在医院和家里来来回回,苦不堪言。”王景峰表示,患者走几步就喘不过气来,有时连平躺在床上睡一个完整的觉,都是一种奢求。
心衰病人若要求生,有药物、器械治疗和心脏移植这三条路可走。王景峰强调,一定要积极治疗心脏的原发病,控制好血压。规范的药物治疗是第一步,器械治疗则包括起搏器心肌同步化治疗、体内除颤器等。
不过,有些病人即使积极治疗,效果也未必好。据王景峰介绍,曾有胸痛病人,及早做了支架,但是过了几个月,还是出现了心衰,这时血管仍然很好,为什么会出现心衰?后来发现“心肌重构”。
对于终末期病人来说,心脏移植是最后一条路。患者张伯(化名),57岁,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多年,但近一年来,心衰、气促的症状明显加重,还频繁出现了室性心律失常,一直住在医院里,随时面临因发生室颤而丧生的危险。幸运的是,入院没多久,张伯便等到了好消息。一名29岁的小伙子因脑外伤致脑死亡,家人慷慨同意捐献出他的心脏,把“生命的礼物”传递给别人。在几名等候者中,张伯幸运地与这位捐献者配型成功。
11月13日上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医学临床教授”、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郑俊猛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脏外科杨艳旗教授主刀,为张伯植入这颗年轻的心。目前,新心脏在张伯体内跳动如常,他病情稳定,已经转到普通病房去了。
这是该院两个月内完成的第二例心脏移植手术。 广州日报记者获悉,我国每年有270例心脏移植手术,全世界每年有4000例。郑俊猛教授表示,目前国内心脏移植手术后最长存活时间超过20年,国际上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为38年,他本人主刀的第一位换心病人是一名40多岁的男性,如今已存活超过13年。和成人相比,儿童心脏移植的成功率没有那么高,国内最小的心脏移植患者是5岁,术后存活十来天。
出路
装颗“人工心”?只能续命几年
“我们经常很惋惜:有些严重心衰的病人不知道可以移植心脏,有些则是在等待移植时死亡。” 郑俊猛教授表示, 由于心脏来源太稀缺,有些心衰病人选择了植入“人工心脏”。人工心类似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接受的血液透析。目前,我国尚未引进“人工心脏”,病人只能到海外去寻求植入“人工心”续命的机会。“国际上有病人利用‘人工心’维持数年的报道,最终,病人仍需接受‘心脏移植’。”郑俊猛认为,人工心的技术还有待继续完善。
“‘换心’不仅是对医生技术的挑战,也是对病人心理的挑战。”王景峰表示,病人、医生迫切需要更新知识,不要以为严重心衰就只有等死一条路。但更迫切的是,要有更多的志愿者愿意在身后捐献出心脏,助人重获生机。和肝脏、肾脏等器官相比,心脏的捐献数量更少。
另一方面,国内有资质和技术的医生并不多。广州日报记者获悉,国内能开展心脏移植的医院数量,远少于有能力开展肝肾移植的医院数量,这也严重制约了心脏移植手术的开展。郑俊猛表示,心脏移植需要供体身体健康,供体和受体的身高体重和血型匹配。心脏移植的受体一般限制在60岁以下,身体状态好的可放宽到65岁。
“换心并非小手术,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必须严格挑选符合手术指征的病人进行手术。” 王景峰说,病人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可以纳入心脏移植等待者名单:经过充分的抗心衰药物治疗,或起搏器心肌同步化治疗、体内除颤器等器械治疗后,效果不佳,不能进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由心脏内科、外科、影像科及伦理委员会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后确认为治疗效果差,预期寿命小于1年的终末期心衰患者。
分享到: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疾病调养

人群养生

两性养生

运动养生

养生膳食

旅游养生

中医养生

在线养生专家

健康自测

徐樱
擅长:利用传统中医学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
评分:
免费提问
韩树贤
擅长:利用传统中医学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
评分:
免费提问

本类热点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是,人类永远也无法抗拒和战胜的就是那些超越时空及地球控制能力的地震、海啸、飓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也许还包括战争、党争、瘟疫等等,可是,我们在这大千世界上最令人无法理解的就是那些滥杀无辜的血腥杀手们,尤其是那些什么理由也许都没有就嗜杀成瘾的“杀手”,难道仅仅用变态就能够搪塞或是解释吗?
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 5个临床表现告诉你
王石拜佛遭调侃,你知道拜佛的正确姿势吗?
膨鱼鳃功效与作用
婴儿汤是真的吗 广东婴儿汤事件
心脏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专家分享避免心脏病发作的机密
蚊音是什么 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经常烦恼不舒服怎么办?推荐几款补心的中药
热门医院
善春堂中医研究院
科室:心内科 康复科 耳鼻喉科 脾胃病科 神经内科 精神失眠科 中医科 消化科 内儿科 内科
电话:13206213469
重庆铭医堂医院 (医保)
科室:肿瘤科 治未病中心 皮肤科 风湿病科 妇科 肾病科 康复科 肝病科 呼吸科 肛肠科 骨科 男科 儿科 耳鼻喉科 内分泌科 疼痛科 中医科 消化科 内儿科 泌尿外科 心内科 神经内科
电话:023-63113512
重庆潼南县中医院
科室:肛肠科 内分泌科 骨科 针灸科 妇科
电话:023-44551551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科室:针灸科 肿瘤科 脾胃病科 治未病中心 耳鼻喉科 妇科 骨科
电话:023-682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