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内外治法有效治疗湿疹

导 语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下慢性湿疹。

  夏天到了,稍不留神湿疹很容易反复发作,在此为大家介绍在炎炎夏日,中药如何治疗烦人的湿疹。

中医药方治疗湿疹


  有不少慢性湿疹患者,因病情发展变化,往往表现出阴虚火旺之象,如皮损潮红,遇热尤重,瘙痒较剧,或皮损粗糙,鳞屑痂皮覆着,甚则呈现皲裂状,触之灼热,并具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尤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症状。笔者临床体会,治疗时不能局限于清热除湿止痒,亦应顾阴,若不滋阴必造成阴愈虚、热愈盛之虚火上炎趋势。对于此型湿疹,以自拟方滋阴清热祛湿止痒汤,收效比较显著。

  组方:生地黄30克,玄参30克,麦冬12克,沙参12克,天花粉10克,知母10克,地骨皮10克,栀子10克,胡黄连10克,鳖甲12克,黄柏1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嘱其第3煎待凉泡洗患处,至皮疹消退,痒感消失。

  方中生地黄味甘苦寒,功可清热养阴生津;玄参味苦甘咸寒,功可清热滋阴解毒;麦冬味甘苦寒,功可养阴生津除热;沙参味甘微寒,功可滋阴生津;天花粉味甘苦微寒,功可生津润燥;知母味苦甘寒,功可清热降火,滋阴润燥;地骨皮味甘淡寒,功可凉血除蒸降火;栀子味苦寒,功可清火除热解毒;胡黄连味苦寒,功可退虚热,除湿热;鳖甲味咸寒,功可滋阴潜阳;黄柏苦寒,功可清热燥湿,退热除蒸;白鲜皮味苦寒,功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地肤子味苦寒,功可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诸药互用,使清滋相合,滋中有清,热退则湿除痒止,皮损消退。

  1.内治法 中医根据发病部位和形态的不同,分别称为"浸淫疮"、"湿疮"、"四弯风"、"旋耳疮"、"莴疮"、"绣球风"等。常分三种证型论治。①湿热并盛证:皮损泛发,潮红,瘙痒剧烈,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②脾虚湿盛证:皮损色淡红,渗出结痂,四肢多发,舌胖苔腻,脉滑。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③血虚风燥证:皮损反复不愈,肥厚脱屑,瘙痒。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四物汤加白鲜皮、地肤子、白蒺藜、苦参、钩藤。

  2.外治法 急性湿疹可用马齿苋60g、黄柏30g、苦参30g,煎汤放凉后湿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无渗液者外用三黄洗剂。亚急性湿疹用青黛。

  散与甘草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或外涂青黛膏、黄连膏。慢性湿疹可外涂天麻膏、黄连膏。

  3.阴部肛周湿疹 治疗以清肝泻火,除湿止痒为法,龙胆泻肝汤主之。外用苦参30g、蛇床子30g、艾叶30g、川椒10g、地肤子30g,水煎外洗。

  4.手部湿疹 可用紫草20g、仁20g、当归20g、苦参30g、威灵仙20g,水煎,泡洗,然后外搽天麻膏,每日2次。。

  5.钱币状湿疹 皮损以丘疱疹、渗出结痂为主,治宜清热除湿,方用萆解渗湿汤合二妙散加减;病程日久,皮损肥厚,结痂脱屑,治宜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分享到: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疾病调养

人群养生

两性养生

运动养生

养生膳食

旅游养生

中医养生

在线养生专家

健康自测

李永龙医生
擅长:李永龙,中医专家,出生中医世家,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近三十年,擅长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炎,甲、乙型肝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顽疾,男性前列腺炎及性功能障碍,不育症等杂症。
评分:
免费提问
葛长伟
擅长:葛长伟
评分:
免费提问
热门医院
善春堂中医研究院
科室:心内科 康复科 耳鼻喉科 脾胃病科 神经内科 精神失眠科 中医科 消化科 内儿科 内科
电话:13206213469
重庆铭医堂医院(医保)
科室:肿瘤科 治未病中心 皮肤科 风湿病科 妇科 肾病科 康复科 肝病科 呼吸科 肛肠科 骨科 男科 儿科 耳鼻喉科 内分泌科 疼痛科 中医科 消化科 内儿科 泌尿外科 心内科 神经内科
电话:023-63113512
重庆潼南县中医院
科室:肛肠科 内分泌科 骨科 针灸科 妇科
电话:023-44551551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科室:针灸科 肿瘤科 脾胃病科 治未病中心 耳鼻喉科 妇科 骨科
电话:023-682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