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甲辰(龙)年 二月二十

秋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预防

调理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二种类型。
  凉燥
  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表证偏风寒,津亏铰轻,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温燥
  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为温燥。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表证偏风热,津亏较重,甚化热伤络,胸痛咯血,舌红苔黄,脉细数。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
  声音沙哑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实,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还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
  鼻敏感
  中医认为,鼻子敏感多为肺虚所致。每逢秋天,十个人里会有九个患有鼻子敏感问题。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而一旦干燥,又用手指去挖,由于鼻黏膜附着丰富毛细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行为越为频繁,最终会导致鼻子出血。还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皮肤干燥
  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如果你经常性挠皮肤、抓痒甚至舔舐嘴唇,说明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这个时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补水,每天多喝水,然后日常生活中最好带上一瓶喷雾保湿的,时常润一润自己,也可以多喝一下缓解秋燥的汤水。
  惊厥
  干燥的秋天,会陷入两个极端:身体免疫力好,性格开朗的人会安然入睡;而另一方面,一些身体免疫力不是太好的人则会心神不宁,甚至会出现惊厥现象。有这种现象的人千万要小心,提早去医院治疗。
  头发干燥
  秋天干燥,气血循环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头发容易出现干燥枯黄。当你发现自己秋天一到的时候,头发枯黄拼命掉落,那就是秋燥找上你了。这个时候你就该做好应对措施了。
  便秘
  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加上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便秘的问题可大可小,而且一旦被缠上的话,烦恼就不是一般的烦恼而已,因为毕竟是发生在私密地方的毛病,即使看医生也有许多不方便。所以想要让自己过的舒服正常,千万要防止秋燥来袭。
  本病所发外因感受燥热病邪,内因人体值夏令炎热过汗之后,津气耗损或素体阴液亏损,复感燥热病邪而发病。
  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二种类型。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者为凉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为温燥。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
  鉴别
  本病应与风温相鉴别。两者初起均有邪袭肺卫见证,但风温多发于冬春季节,且初起津伤失润见症不明显,是其不同。另外,本病还应与发于秋季的伏暑作鉴别,伏暑初起虽可有卫表见证,但少见肺经证候,且以暑湿在里见证为主,病情较重。
  1.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中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2.蜂蜜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礼物,它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的含量达70%,此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寿。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从而使人健康长寿。
  3. 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比如生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
  4.秋季是人最容易长脂肪的季节。这是因为立秋之后,天气慢慢地变得凉爽起来,人的食欲大开,夜间的休息也舒服多了,闲暇时间疲惫的身体更愿意安静地休息,而不愿意参加有体力消耗的活动。这样一来,人体每天的热量摄入大都超过热量消耗,使脂肪一点点地囤积起来。如果不加以调整,经过秋、冬两个季节,人就会胖很多。年复一年,人就会很快“发福”起来。更要命的是,肥胖既有碍人的形体美,还会带来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文明病”,所以一定不能“纵容”它。
  5.诗云:“秋凉好个爽”、“已凉天气未寒时”,人们趁此不热不冷的气候,适宜吃补,健身过冬。所以古谚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而且先“补重阳”后“补霜降”,所谓“秋补”,比“补冬”更要紧。
  古人以“羊”字代“祥”字说,“羊”与“阳”谐音,有“三羊开泰”之说。民间食俗“煲羊肉”、“煲羊头”常以姜、枣为佐料调味而成,男女老幼均可食用。俗语“吃脑补脑”,吃煲羊头能辅疗“头风”等疾病。另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中医书上有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栗子有“干果之王”的誉称。秋季蒸制栗子糕果食用,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的功效。
  栗子煮粥吃,能补中气,单独蒸、炒,剥壳而食,不仅口味好,而且营养价值高。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过后就是“立冬”。俗语“补冬不如补霜降”。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6.水果作为时尚食品,尽人皆知。然而,水果也可以作为补品,如秋季的梨子和柿子
  7.老年人除了不要秋冻,核心的问题是饮食的选择和搭配,有以下几方面:
  防寒温里 每日的早餐,用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煮粥配大枣干姜、核桃仁、甜杏仁、葡萄等,也可以食用豆浆、胡辣汤、羊肉汤、醋熘白菜、糖蒜等。
  排湿祛风 遇有风雨阴湿天气或者体内有湿、大便稀的情况,应增加祛风排湿的饮食,如选用大米、扁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葱、姜、花椒、茴香、丁香、胡椒等。
  润燥滋阴 在干燥天气或口干舌燥、大便干的情况下,应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此类饮食品种能增强免疫力,可选用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莲菜、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甜杏仁、甘蔗、蜂蜜、鸭蛋、蒸鸡蛋羹等。
  收敛阳气 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醋等酸味食物可收敛阳气,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凉寒,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
  五味调和 这是健康的八大基石之一,应注意如下关系:辛辣味与酸味或者苦味是相互制约的;甘甜味与咸味或者酸味是相互制约的;咸味与苦味或者甘甜味是相互制约的等。以上归纳概括为:防寒温里排温气;润燥滋阴增正气;降温降暑敛阳气;五味调和少疾病。
  特别是在秋季这样一个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是人们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候,这时,如果不注意,会很容易得病。因此,在秋季应该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
  邪在肺卫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白而干,脉数。
  治法: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方药:1、主方:桑杏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处方:桑叶9克,杏仁9克,沙参15克,象贝9克,淡豆豉6克,栀子皮9克,梨皮12克。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1剂。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5克、芦根12克。咽喉干燥而痛者,加玄参18克、岗梅根15克。2、中成药养阴清肺膏,口服,每次15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3、单方验方:雪梨川贝炖冰糖(黎文献《中国常用民间疗法》)组成:雪梨1~2个,川贝母9克,冰糖12克。雪梨洗净去心核,将川贝(研末)、冰糖纳入,炖1小时后,吃梨饮汁,每日吃服1次。对燥咳、咽喉干痒或痛,颇有疗效。
  燥热伤肺
  证见: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齿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干燥或白而干,脉数。
  治法: 清肺润燥,养阴止咳
  方药:1、主方:清燥救肺汤(喻嘉言《医门法律》)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冬桑叶9克,党参(或太子参)9克,胡麻仁12克,真阿胶6克(烊化),麦冬12克,杏仁9克,炙杷叶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1剂。若咽喉疼痛者,加连翘12克、牛蒡子10克、板蓝根15克。若咳嗽痰多而黄者,加瓜蒌皮12克、贝母9克。大便秘结者,加玄参15克、生地黄15克、枳壳9克。2、中成药清燥救肺丹,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3、单方验方:滋燥饮(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处方:天冬10克,麦冬10克,生地黄12克,天花粉12克,白芍12克,秦艽9克。水煎去渣取汁,加蜂蜜10毫升、童便10毫升,温服。每日煎服2剂,上、下午各1剂。
  腑实阴伤
  证见:身热,干咳少痰,口干唇燥 ,大便干结,或腹胀。舌红,苔黑干燥,脉沉细。
  治法:养阴润燥,通下泄热。
  方药:1、主方:调胃承气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味处方: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8克(冲),炙甘草6克,鲜何首乌18克,鲜生地黄20克,鲜石斛20克。水煎服,每日2剂。大便得通畅,去芒硝,大黄不用后下。身热退、舌苔净而止后服。若口干渴甚者,加天花粉15克、麦冬15克、玄参25克,腹胀满而痛者,可加枳实8克、厚朴6克。2、中成药五仁润肠丸,每次1~2丸,温开水送服,每日1~2次。3、单方验方:通便散(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处方:太子参20克,玄参15克,当归10克,炒莱菔子15克,番泻叶4克。上药共碾成细粉末,每次用5克,用开水50毫升焗泡5~10分钟,湿服。
  肺胃阴伤
  证见:身热不甚,但干咳不已,口咽干燥而渴,知饥纳少。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甘寒滋润,清养肺胃。
  方药:1、主方:五汁饮(吴鞠通《温病条辨》)处方:雪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汁(或用蔗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每日饮服2~3次。若口渴甚者,可加入西瓜汁适量。知饥而不欲食者,以扁豆15克,太子参15克、淮山药15克水煎去渣,和匀诸汁,趁温饮服。2、中成药玉泉丸,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每日服4次。3、单方验方:润燥养胃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处方:北沙参15克,石斛15克,麦冬12克,生地黄12克,白芍12克,当归5克,炙乌梅10克,川楝子6克,玉竹12克。水煎两次作两次服,每日服2剂。
  其他疗法
  敷贴疗法用瓜蒌1枚、贝母50克、青黛15克共混碾细末,再将蜂蜜100克放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后加入药末,调匀如膏。分别摊贴在双侧肺俞穴、大抒穴、后溪穴,后盖纱布,用胶布固定,1日或2日换药一次。具有清肺止咳、润燥生津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干咳无痰者。

相关文章

  • 秋燥论就是帮助大家理解秋燥的相关知识,而且秋燥当中的凉燥、温燥应该分开讲,在临床上就被人们分为是凉燥和温燥,所以大家需要多注意。
    2016-08-30
  • 秋燥喝什么汤对于人体是比较好得?人们调节秋燥喝点银耳汤最好,秋燥最主要的病症就是由于全身性的燥热,在中医上来讲是由于燥邪热入侵人体。
    2016-08-30
  • 秋燥指的是人在秋季的时候受到了燥邪而引发的疾病,那么缓解秋燥喝什么茶好呢?小编推荐各位饮用竹蔗茅根茶,还可饮用梨海冬茶,对秋燥口干的症状会有缓解的作用,还有养生的效果。
    2016-08-30
  • 秋燥指的是人在秋季的时候受到了燥邪而引发的疾病,那么秋燥的症状有哪些呢?咳嗽是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最为要命的一类症状,此外,还可能会有惊厥的现象发生,要是发生此类症状,就需要警惕 。
    2016-08-30
  • 秋燥指的是人在秋季的时候受到了燥邪而引发的疾病,秋燥吃什么最好呢?这三款食疗方能有效的缓解秋燥之症,有川贝雪梨猪肺汤,还有川贝炖秋梨,以及桑杏汤。
    2016-08-30
  • 小儿秋季腹泻,指的是发生于10至11月份这个季节的腹泻,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身上。宝宝秋季腹泻怎么办呢?应该根据症型合理的调理,比如伤食型的宝宝就适宜食用苹果汤。
    2016-08-30
  • 治疗皮肤干燥的方法是什么?治疗皮肤干燥重要的是要注意日常护理,如多饮水,注意碱性食物的摄入,维生素的摄入,并注意补充胶原蛋白即可。
    2016-08-30
  • 孕妇皮肤干燥怎么办?孕妇皮肤干燥是很常见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补水,选择合适的护肤品,并注意饮食平衡,多喝水就能避免发生皮肤干燥。
    2016-08-30
  • 湿疹皮肤干燥应该怎么办?湿疹皮肤干燥发生后,应该注意采取措施缓解症状,包括冰敷,注意婴儿乳液,温水泡澡,使用润肤产品等多种措施。
    2016-08-30
  • 身体皮肤干燥怎么办?身体皮肤干燥患者应该注意及时保湿,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喷雾急救法,面霜急救法,水蒸汽精油急救法,化妆水面膜急救法等多种保湿措施。
    2016-08-30
  • 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但这也是一个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干燥的季节。所以,在进入春天后,大家一定要注意皮肤的保养,避免发生皮肤过敏干燥的情况发生。那么,春季如何预防皮肤过敏干燥?这里为您进行简单介绍。
    2016-08-30
  • 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一到换季的时候,皮肤就会很干燥。那么,皮肤很干燥怎么办?老宗医养生在线专家称,皮肤很干燥可以多吃些西红柿、柠檬等食物。
    2016-08-30
  • 老宗医养生在线的专家介绍,皮肤干燥原因或和年龄增长有关,还可能和气候的变化有关,亦或是睡眠不足有关,还和疲劳,还有过度减肥,以及偏食存在关系。
    2016-08-30
  • 皮肤干燥鱼鳞怎么办呢?老宗医养生在线的专家介绍,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医治方法,治疗的主要目就是缓解症状,并同时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卫生,也要注意饮食。
    2016-08-30
  • 经常有人咨询皮肤干燥起皮的原因,为此,老宗医养生在线专家做了介绍。专家表示皮肤干燥起皮的原因有很多,缺水就是其中一个。
    2016-08-30
  • 皮肤干燥开裂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那么,皮肤干燥开裂怎么办?老宗医养生在线专家称,可以多吃西兰花等食物。
    2016-08-30
  • 一到换季,天气变了,干燥了,很多人就感到每天身上会很痒。那么,皮肤干燥瘙痒怎么办?专家表示,要多喝水,多摄入碱性食物。
    2016-08-30
  • 婴幼儿皮肤干燥怎么办?宝宝身体皮肤干燥可以多让宝宝接触外面的阳光、空气,也可以让宝宝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2016-08-30
  • 眼部皮肤干燥怎么办?这是大家都很想知道的问题,老宗医养生在线专家介绍说,多饮水是保证眼部皮肤不干燥的前提。
    2016-08-30
  • 皮肤干燥粗糙怎么办?老宗医养生在线专家指出,皮肤干燥粗糙患者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护肤品,然后多喝水,多休息。
    2016-08-30

在线养生专家

健康自测

许芙蓉
擅长:宫颈病变,内分泌及其它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高危妊娠的诊治。
评分:
免费提问
冀连梅
擅长:2001年考取中国执业西药师资格,2007年考取美国外国药师同等资格,2014年考取美国南印第安纳大学抗凝治疗管理证书,2015年开设药师咨询门诊,工作之余致力致力于向公众普及安全、合理用药的知识,
评分:
免费提问
热门医院
善春堂中医研究院
科室:心内科 康复科 耳鼻喉科 脾胃病科 神经内科 精神失眠科 中医科 消化科 内儿科 内科
电话:13206213469
重庆铭医堂医院(医保)
科室:肿瘤科 治未病中心 皮肤科 风湿病科 妇科 肾病科 康复科 肝病科 呼吸科 肛肠科 骨科 男科 儿科 耳鼻喉科 内分泌科 疼痛科 中医科 消化科 内儿科 泌尿外科 心内科 神经内科
电话:023-63113512
重庆潼南县中医院
科室:肛肠科 内分泌科 骨科 针灸科 妇科
电话:023-44551551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科室:针灸科 肿瘤科 脾胃病科 治未病中心 耳鼻喉科 妇科 骨科
电话:023-68281618